電導率測量原理:
電導率的測量原理是將相互平行且距離是固定值L的兩塊極板(或圓柱電極),放到被測溶液中,在極板的兩端加上一定的電勢(為了避免溶液電解,通常為正弦波電壓,頻率1~3 kHz)。然后通過電導儀測量極板間電導。
電導率測定儀的測量需要兩方面信息。一個是溶液的電導G,另一個是溶液的電導池常數Q。電導可以通過電流、電壓的測量得到。
根據關系式K=Q×G可以得到電導率的數值。這一測量原理在直接顯示測量儀表中得到廣泛應用。
而Q= L/A
A——測量電極的有效極板面積
L——兩極板的距離
這一值則被稱為電極常數。在電極間存在均勻電場的情況下,電極常數可以通過幾何尺寸算出。當兩個面積為1 cm2的方形極板,之間相隔1 cm組成電極時,此電極的常數Q=1 cm-1。如果用此對電極測得電導值G=1000 μS,則被測溶液的電導率K=1000 μS/ cm。
一般情況下,電極常形成部分非均勻電場。此時,電極常數必須用標準溶液進行確定。標準溶液一般都使用KCl溶液這是因為KCl的電導率的不同的溫度和濃度情況下非常穩定,準確。0.1 mol/l的KCl溶液在25℃時電導率為12.88 mS/cm。所謂非均勻電場(也稱作雜散場,漏泄場)沒有常數,而是與離子的種類和濃度有關。因此,一個純雜散場電極是復雜的電極,它通過一次校準不能滿足寬的測量范圍的需要。
影響電導率的因素:
溫度
電導率與溫度具有很大相關性。金屬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。半導體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。在一段溫度值域內,電導率可以被近似為與溫度成正比。為了要比較物質在不同溫度狀況的電導率,必須設定一個共同的參考溫度。電導率與溫度的相關性,時常可以表達為,電導率對上溫度線圖的斜率。
摻雜程度
固態半導體的摻雜程度會造成電導率很大的變化。增加摻雜程度會造成電導率增高。水溶液的電導率高低相依于其內含溶質鹽的濃度,或其它會分解為電解質的化學雜質。水樣本的電導率是測量水的含鹽成分、含離子成分、含雜質成分等等的重要指標。水越純凈,電導率越低(電阻率越高)。水的電導率時常以電導系數來紀錄;電導系數是水在 25°C 溫度的電導率。
各向異性
有些物質會有各向異性(anisotropy) 的電導率,必需用 3 X 3 矩陣來表達(使用數學術語,第二階張量,通常是對稱的)。
水的純度
電導率測定中一般都用水為溶劑,普通的蒸餾水含有CO2、NH3和微量Na+等雜質以及玻璃器皿等的器壁溶解物。當測定電導率較小的稀溶液的電導率值時,必須用更純的水。25 ℃時,與空氣中的CO2相平衡的電導水的電導率為0.8-1.0 mS/cm,這種水可用普通蒸餾水加入少量堿性高錳酸等試劑,經二次蒸餾后得到。也可用離子交換樹脂來進一步純化蒸餾水或電滲析水,使其電導率達0.03-0.06 mS/cm,用于更高精度的電導的測量。非水溶劑也應經蒸餾純化,以防止雜質或痕量水影響測量結果。有時,也可用扣除空白(本底)的方法來求得精密電導率值。水質檢測儀器 有很多種,有檢測電導率的,ph的,ORP的,還有溶解氧的,等等,上海京工常年代理各大國內外品牌,價格美麗,歡迎垂詢!
電極極化
在交流法電導測量中,電極極化問題一般可忽略不計。但當頻率太低且被測介質電導較大(大于10-3 S)時,由于電流較大或電流中含有一定的直流分量,仍可產生極化。可通過提高測量電源頻率和增大電極面積的方法來消除。直流電導法中電極極化帶來的影響不容忽略,但可用四電極法來減小。
上一篇: 英思科VentisPro5防護等級IP68 下水投籃撞擊都不是事 下一篇: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QMS的好處